为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》,深圳市发布《工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规范》(以下简称《规范》)。《规范》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,由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编制,将于202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
一、目的和意义《规范》通过明确治理原则、科学布局、设备合理选型、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措施、加强日常管理来完善工业噪声防治体系;旨在指导工业企业做好噪声治理工作,进一步细化噪声管理要求,为工业噪声污染监管执法提供参考。
二、范 围展开剩余89%《规范》规定了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的治理原则、噪声排放要求、工业园区总体要求、企业选址与布局、设备选型、降噪技术措施、日常管理等内容。适用于深圳各区(含深汕特别合作区)内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的噪声污染防治。
三、 治理原则《规范》通过构建全周期噪声防控机制,系统加强工业噪声污染防治,聚焦金属制造等高噪声行业及冲压机等生产设备,确保达标排放。从规划、建设、运营三阶段实施源头防控、长效监管,同时明确工业园区和企业为责任主体,兼顾生产与环保要求,落实各阶段防治责任。
规划、建设、运营全周期的噪声防控机制
四、工业园区总体要求在管理要求上,《规范》明确了工业园区应结合周边环境制定企业噪声准入标准,建立管理规约明确各环节的噪声防控要求,妥善协调厂界重叠时的污染责任。同时应合理分区布局,将高噪声企业集中并远离敏感建筑物,利用低噪声区作为缓冲,并统筹规划物流、公用设施布局。针对工业上楼建筑,要科学规划功能分区,把高噪声设备布置于低层并设置隔声缓冲带,强化车间隔声减振设计,落实货运通道降噪措施。
五、企业选址与布局01
厂址选择
工业企业选址应避开1类声环境区,慎选2类区,确保与敏感建筑保持防护距离,并优先选择最小频率风向上风向及有利地形降噪。
工业企业选址
02
平面布局
工业企业应合理分区布局,集中布置噪声源并远离安静区,利用地形、高大建筑或绿化带隔声,设置缓冲隔离带,避免噪声敏感区直对漏声结构。
绿化带隔声
03
运输流线
工业企业运输线路规划应优化走向,确保物流高效,避开敏感区,并利用仓储等建筑隔声降噪。
交通流线规划
六、设备选型工业企业中的设备选型在满足生产需求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应与环境要求相协调,宜选用低噪声生产工艺和设备。
01
生产工艺及设备
工业企业应优先采用低噪声工艺设备,淘汰高噪声设备,优化生产工艺,并通过噪声指标对比优选低噪设备。
02
辅助设备
工业企业应选用适配的变频辅助设备(如风机、空压机、水泵),优先采用螺杆式空压机和低噪声产品,并参考相关行业标准选型。
低噪声风机
螺杆式空压机
03
运输装卸设备
工业企业应优先选用电动运输车辆和静音设备,采用低噪声封闭式传送带,并优化输送设计减少碰撞噪声。
七、降噪技术措施工业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,在车间内外综合采用吸声、隔声、消声、减振等降噪措施,确保厂界噪声达标排放。
01
车间布置
工业企业应将高噪声设备集中布置在隔声性能好的区域,采用密闭建筑结构,振动设备需基础减振并避免设置在楼板上。
车间隔声布置
02
设备隔声
工业企业应对开放区域的辅助设备采取隔声围护措施(如隔声罩、隔声屏),封闭结构需设通风散热通道并配置消声器。
03
管道、设备消声
工业企业应优化管道设计控制流速,采用吸声材料包裹管道,并在气流进出口设置消声器,确保降噪效果。
04
车间内部吸声
工业企业应对高噪声车间墙面进行吸声处理,合理设计吸声材料布局,确保降噪效果并满足安全通风等要求。
05
车间门窗隔声
工业企业应选用专业隔声门窗产品,加强安装密封性,必要时采用双道隔声门声阱设计,确保降噪效果。
06
运输装卸降噪
工业企业应在敏感区域设置声屏障,优化装卸平台设计并加装缓冲垫,实施装卸作业降噪措施。
七、日常管理01
生产行为规范
工业企业应规范生产作业时间,限速车辆、轻拿轻放装卸,优化吊装操作,夜间禁用高音喇叭,并加强员工降噪培训。
某企业生产行为规范
02
排污许可管理
工业企业应依法取得排污许可,按核定指标控制噪声排放,并落实自行监测、台账管理等要求。
《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噪声》
(HJ 1301-2023)
03
噪声自动监测
噪声重点排污单位应安装合规的自动监测设备,布设于敏感区厂界,并具备声源溯源、超标预警功能,与监管部门联网。
04
设备运行与维护
工业企业应及时淘汰高噪老旧设备,定期维护生产及降噪设施,储备易损配件,校准监测系统,并培训具备专业技能的运营人员。
设备维护
05
噪声投诉化解
工业企业应针对噪声投诉全面排查原因,制定综合降噪方案,优化工艺设备,并加强居民沟通与数据公开。
数据公开
文章转发自:深圳生态环境
发布于:四川省可靠的配资门户,国内前十股票配资平台,股票配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